咖啡豆等級介紹:原來各國分級制度都不一樣!
你知道咖啡豆是有分級的嗎?分級最常見於單品咖啡,目的在於提供消費者在買賣咖啡時可以有個依循的標準。但是分級的標準是什麼?又是由誰來決定了咖啡豆分級的規則呢?
SCA精品咖啡協會(Specialty Coffee Association)針對咖啡豆的分級有一套標準化的方法。主要是依據瑕疵率來評斷,也就是生產的這一批咖啡豆是否品質均勻,發生蟲蛀、發霉、破裂等瑕疵豆的狀況比例有多少,從而決定這批咖啡豆的等級高低。
不過其實,咖啡豆分級的依據有很多種,像是海拔高度、瑕疵率、硬度、大小…等,之所以會有那麼多分級標準,是因為分級系統是由各個生產國自行決定的。原因在於每個國家的特色不同,生產出的咖啡豆也不太一樣,僅用瑕疵率為依據無法反映出這些細節。而在分級系統中,有些國家等級的名稱雷同,但實際的定義方式卻又不太相同。
接著我們就來介紹幾個台灣常見咖啡豆重要產區的等級簡介,以及各國的分級方式吧!
1. 肯亞生豆分級:咖啡豆大小與形狀
肯亞官方的咖啡豆審美觀基本上可以說是「豆大就是美」,主要根據咖啡豆的大小及形狀區分成七個等級,由高到低分別是:「E、AA、AB、PB、C、TT、T」,
生豆等級 | 大小與形狀 |
---|---|
E-E | E-E指的是大象,是自然變異產生的超大顆豆,大小在18目以上。但不是指品種裡的象豆喔! |
AA | 豆子大小約是17~18目(目是篩網孔徑大小單位) |
AB | 比AA等級小一些,A的濾孔大小是6.80公厘,B的則是6.20公厘,這兩個大小的混在一起,稱為AB,約15~16目 |
PB | 英文稱為Peaberry,通常稱為圓豆、單瓣豆,或俗稱公豆。因為果實內只有一顆種子發育完成,因此得到小而圓的豆子。相對稀有! |
C | 比B等級再更小顆的豆子,在會被流通販售的豆子中,B屬於等級最低的豆子。 |
產地在出口之前,會依照咖啡生豆的瑕疵和品質,加上 TOP、Plus、FAQ等字樣,FAQ是 Fair Average Quality 的簡寫,是指「一般的等級」的意思。另外也會為了區隔出特別挑選的批次,而冠上像是 Specialty 的字樣。以上這些通常會加掛在分級字樣後面,都不屬於官方的分級制度範圍喔(小編覺得是個落款的概念吧XD)。
另外補充,由於TT及T兩個等級是將一些有缺損或是破裂的瑕疵豆所歸類的等級,因此比較不會出現在市面上流通販售。
2. 衣索比亞&印尼生豆分級:咖啡生豆瑕疵率
衣索比亞和印尼皆是依瑕疵率來分級,以「每300公克的咖啡生豆,所能允許的瑕疵豆數量」為基準,由瑕疵率低到高,以G1到G5命名分級(印尼到G6)。雖然分級名稱一樣,但印尼的篩選標準較為寬鬆,在相同等級下,印尼所允許的瑕疵豆數量較多(詳見下表)。
而在衣索比亞的分級制度下,還另外包含了無瑕疵豆的等級Z,以及瑕疵數量大於90的等級UG。不過由於要達到0瑕疵的機率太低,因此等級Z幾乎在市面上見不到。而UG等級則因為瑕疵數量太多的關係,在衣索比亞並不允許販售。
衣索比亞
生豆等級 | 瑕疵豆數量 |
---|---|
Z | 0 |
G1 | 少於3個瑕疵 |
G2 | 4-12 |
G3 | 3-25 |
G4 | 26-45 |
G5 | 46-90 |
UG | 大於90個瑕疵 |
印尼生豆分級
生豆等級 | 瑕疵豆數量 |
---|---|
G1 | 少於11個瑕疵 |
G2 | 12-25 |
G3 | 26-44 |
G4a | 45-60 |
G4b | 61-80 |
G5 | 81-150 |
G6 | 151-225 |
3. 哥倫比亞生豆分級
哥倫比亞的分級方式較為特殊,由於哥倫比亞咖啡區有分為商業豆及精品豆,因此在分級上也有兩種不同的方式。其中較常見的商業豆是以大小來分級,分為Supremo、Excelso以及Extra三個等級。而精品豆則是以瑕疵率來分級,根據每500公克咖啡豆中的瑕疵數量,分為Grade AA、Grade A及Special Grade三個等級。以下表格則呈現哥倫比亞商業豆的分級制
生豆等級 | 豆目大小 |
---|---|
Supremo | 17(同AA以上) |
Excelso | 14–16.5(同B到C) |
Extra | 14–16(更小一些) |
4. 瓜地馬拉&哥斯大黎加&宏都拉斯生豆分級:咖啡樹海拔高度
瓜地馬拉、哥斯大黎加、宏都拉斯和許多中、南美洲國家,皆是根據咖啡豆種植的海拔高度來分級。由於種植於低溫高海拔的咖啡樹長得較為緩慢,因此咖啡豆能累積更多物質,風味更多,同時硬度也會比較高。不過因為每個國家的山都不一樣高,所以在各等級的高度基準上會有些差異。
瓜地馬拉
生豆等級 | 海拔高度 |
---|---|
Strictly Hard Bean (S.H.B.) | 1600–1700公尺 |
Fancy Hard Bean | 1500–1600公尺 |
Hard Bean (H.B.) | 1200–1400公尺 |
Semi Hard Bean (S.H.) | 1100–1200公尺 |
Extra Prime (E.P.) | 900–1100公尺 |
Prime Washed | 600–900公尺 |
Extra Good Washed | 700-850公尺 |
Good Washed | 700公尺 |
哥斯大黎加
生豆等級 | 海拔高度 |
---|---|
Strictly Hard Bean (S.H.B.) | 1200–1650公尺 |
Good Hard Bean (G.H.B.) | 1000–1200公尺 |
Hard Bean (H.B.) | 800–1200公尺 |
Low Grown Atlantic (L.G.A.) | 150–600公尺 |
宏都拉斯
生豆等級 | 海拔高度 |
---|---|
Strictly High Grown (SHG) | 1200公尺以上 |
High Grown (HG) | 1000公尺以上 |
Central Standard (CS) | 600公尺以上 |
巴西生豆分級:多種分級制
最後要介紹的是巴西,巴西是世界上咖啡產量數一數二的國家,也由於咖啡豆產量較多的關係,難保有品質不一的問題,因此在分級制度上也較為複雜。除了一般的瑕疵率外,還會納入杯測的方式。這邊的杯測並非是像精品咖啡評分的方式,而是以風味口感做較為粗略的分級,並且結果又分為有七種等級和六種等級兩個版本。
-
七種等級:
Strictly Soft, Soft, Softish, Hard, Riada (Hardish), Rio, Rio Zona
-
六種等級:
Fine Cup (FC)、Fine、Good Cup、Fair Cup、Poor Cup、Bad Cup
因此巴西的咖啡豆包裝上會寫像是SS FC的字眼,表示口感極順的好咖啡!
雖說咖啡豆的等級高低不是影響咖啡風味的唯一因素,不過下次在購買咖啡豆之前,可以先看一下包裝上的產地來源與品質,以保障自己的權益!